SEDAIJIN世代人

無拘無束的新天地!
從迪化街屋看:
外來設計派別
對台灣建築的影響

出色文化

出色文化

授權轉載

文/李東明

設計派別大不同

對於台灣的街屋建築式樣來說,外來設計派別的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日本統治時代,台灣被視為是一個無拘無束的新天地,許多理想都可以在這個新天地得到實現。因此,台灣成為了一些受到西洋學院派教育影響的革新派建築師的實驗舞台,各種新的建築觀念,或是新的建築設計手法,都會先被拿到台灣來做嘗試,對於台灣建築的發展也有長遠的影響。對於街屋建築的建築樣式,外來的影響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加以討論:

一、隨著外國洋行的開設,而進入台灣之洋風建築的影響

十九世紀末期,為數眾多的外國洋行進入迪化街地區開設分行,同時也將歐洲所一流行的洋風建築導入台灣,也開啟了迪化街洋風建築的風潮。最初,在傳統的閩南式建物前面加上閩南磚,做成洋風裝飾的仿洋樓式建築因而誕生。此後,更隨著標準規格磚塊的量產,真正的洋風建築之洋樓式建物也因此出現。可以認為迪化街的街屋建築樣式,受到外國洋行洋風建築很大的影響。

二、東京帝國大學出身的建築家們的影響

十九世紀中期開始,日本就一直積極的學習及吸收西洋的建築技術及建築文化,也公開從歐洲招聘建築家來到日本,使其負責公共建築的設計。舉例來說。T. Waters(英國)在日本內地設計了一千餘棟的磚造建築物,C. de Boinville(法國)、G.V. Capelletti(義大利)、H.Emode(德國)、W. Bockmann(德國)等的歐洲建築家,將歐洲的傳統古典建築主義導入日本。這些建築家們,在日本全國各地都留下了數量眾多的磚造建築作品(主要以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為主),也設計出了許多各式各樣試驗意味濃厚的作品。最特殊的莫非是將洋風的磚造牆壁作為承重牆(或稱耐力壁),在承重牆的上方再放上和風的木造屋架組,所做成的和洋混合的混構造,也開啟了日本建築與洋風建築結合的發展。

1895 年日本占領台灣,台灣總督府設立了臨時土木部。同時,身懷先進的建築技術與建築思潮的數位東京帝國大學出身的建築家,渡海來到新天地的台灣,在建築及土木關聯的政府機關任職,對台灣建築界帶來了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也可以說,台灣正式進入了建築技術與建築思潮的革命時代。當時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為辰野金吾,他有近代建築教父之稱的美譽,在辰野金吾的影響下,許多有名的建築師都渡海來台,尋找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渡海來到台灣的代表建築家有野村一郎(1875 年東京帝大畢業、1896 年赴台任職)、森山松之助(1879 年東京帝大畢業、1909 年赴台任職)、小野木孝治(1899 年東京帝大畢業、1911 年赴台任職)、近藤十郎(1904 年東京帝大畢業、1908 年赴台任職)、井手薰(1906 年東京帝大畢業、1911 年赴台任職)等人。這些建築家們都受到西洋古典主義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設計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發現置入了許多古典造型語彙。

台灣在 1919 年以前大量的公共建築皆是由這些建築家負責擔任設計,也可以將其視為 1910 年代起在台灣樣式建築大為風行的理由之一。同時,二十世紀初期在迪化街所出現的巴洛克式建築的風潮,也被認為是受到這些建築家們思想的影響。

四、受日本式教育的台北工業專門學校畢業生的影響

隨著台北工業專門學校(現台北科技大學)的成立,接受日本式的工業技術教育的台灣建築家因而誕生,遵循著在學校學習到的建築技術及建築思潮,在台灣各地從事建築相關的工作。一般認為,這些台灣人建築家也在迪化街留下了相當多的作品。

想了解傳統街屋如何形成,有何特徵嗎?歡迎到《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探索更多內容!想了解傳統街屋如何形成,有何特徵嗎?歡迎到《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由 出色文化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世代人 sedaijin》編輯團隊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