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台灣味的汽水!
黑松沙士為何能
深植每個人的童年?

貓頭鷹出版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

文/曹銘宗

沙士與汽水

2005 年九月,我跟當時文建會組的團攀登玉山,在攻頂、下山後,隨即搭遊覽車回台北,車上突然有人說想喝沙士,結果全車鼓掌!團長隨即請司機在最近的商店停車,買到了冰涼的黑松沙士,一人一罐,安慰了一群乾渴的靈魂。

1950 年在台灣誕生的黑松沙士,至今依然是可口可樂打不倒的台灣味汽水。像我雖不常喝汽水,但每次都買整箱二十四入小罐的黑松沙士,以備不時之需。

「沙士」英文 Sarsaparilla 簡略的音譯,這是墨西哥的草本植物,當地原住民用來做成解渴飲料。在十九世紀,美國有廠商以沙士製造了汽水(碳酸飲料),在飲料市場曾經流行,但後來被一八八六年誕生的可口可樂逐漸取代。二十世紀初,沙士汽水也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大城市販售,這大概就是「沙士」中文譯名之始。

在台灣,張氏家族在日本時代 1925 年以「富士」、「三手」品牌的彈珠汽水起家,在 1931 年推出「黑松」品牌的汽水,直到戰後 1950 年才推出黑松沙士。此後,黑松沙士在台灣幾乎成為沙士的代名詞,並逐漸在台灣人心中建立難以取代消暑、解渴的品牌形象。

現在台灣中老年輩的人,都有喝沙士的童年記憶。當年,孩童感冒、中暑時,大人常會給他們喝沙士,變成了「民俗治療」。夏天時,很多人喝沙士喜歡加鹽,以補充身體因排汗而流失的鹽分。

說到汽水,台灣最早在什麼時候有汽水呢?

汽水是讓二氧化碳溶於水中,成為有氣泡的飲料。英國人在 1770 年代發明汽水(Soda water,蘇打水),隨後法國人研發了製造汽水的機器,汽水才逐漸在歐美國家流行。

在清法戰爭期間(一八八三年十二月至一八八五年四月),法國(當時稱法蘭西,France)軍隊曾在基隆待了八個月,給基隆留下一句台語俗語:「法蘭西水,食一點氣。」

相傳當時有法國士兵在基隆販賣汽水,基隆人第一次喝到這種有氣的水,稱之「法蘭西水」。喝「法蘭西水」有什麼特別?就在「食一點氣」而已。

但台語「食一點氣」另有含意,有如華語的「爭一口氣」,「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做人要有志氣啊!正如當時基隆雖被法軍攻下,但清軍努力阻止法軍再進攻台北,也是為了爭一口氣吧。 

灣另有一句台語俗諺:「Ramune,食一點氣」,Ramune 是日文「ラムネ」,源自英文Lemonade,就是檸檬水或檸檬汽水的意思。日本人在一八七六年生產檸檬口味的玻璃瓶彈珠汽水,稱之「ラムネ」,在日本非常流行,後來也傳到台灣。

直到今天,歐洲人還是很喜歡喝汽水,甚至常喝沒有味道的礦泉汽水。幾年前我去比利時探親,發現在台灣常見的雀巢檸檬茶,在比利時竟然是有氣泡的!歐洲人為什麼特別愛喝汽水?大概因為歐洲人一般相對吃得比較油膩,汽水的氣泡在口中有去油解膩的作用。

番茄醬的英文 Ketchup 出自閩南語?想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嗎?歡迎到《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探索更多內容!番茄醬的英文 Ketchup 出自閩南語?想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嗎?歡迎到《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2016/11 出版》,由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Richard Masoner / Cyclelicious flick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