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考古最在地的
臺灣史!
如果要遇見第一位
出現在臺灣的人,
要追溯到多久以前?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文/賴祥蔚

臺灣人歷史有四十五萬年?

如果要遇見第一位出現在臺灣的人,我們該回到多久以前?400 年?5000 年?還是超驚奇的四十五萬年?

如果把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類都算進去,答案可能超出常識。

日治時期發現的圓山文化遺址,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前至二千年前,包括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考古文物,最有名的是圓山貝塚,也有巴圖石器,西元一九五三年挖出下層另有文物,西元 1990 年之後確認該處遺址包含許多不同時期的文物,與先前在其他地方出土的文物互有關聯。其中的巴圖文化文物,距今大約 2500 年前至 1800 年前,被認為跟紐西蘭的毛利族文化之間可能有關聯。

臺灣考古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是「大坌坑文化」,其中最久遠的是西元 2000 年在南科挖掘出土的人類化石,距今大約五千年前。大坌坑文化最早是在新北市觀音山的大坌坑發現,先民在此開墾時就經常挖出骨骸,還蓋了小廟祭祀,西元一九六四年臺灣大學考古學系在此挖掘出大量遺物,確認文物距今大約七千年前至四千五百年前,屬於繩紋陶文化,人類化石距今大約四千八百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因發現地而命名為「大坌坑文化」。後來各地陸續發現大坌坑文化的文物,例如圓山文化遺址在 1990 年也發現含有大坌坑文化的文物;西元 2003 年在臺中發現的安和遺址也屬於大坌坑文化,人類化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至四千年前。

臺灣在 1970 年代陸續在臺南的左鎮發現人類化石,被稱為「左鎮人」。當時的考古學家一度用氟、錳計量測量法,推定年代距今三萬年前至兩萬年前。儘管有人存疑,仍被寫入教科書。直到西元 2015 年採用最先進的「碳14定年法」,才確認左鎮人距今只有大約三千年。 

廣義來看,目前在臺灣發現的最早期人類化石,是西元 2008 年找到的「澎湖原人」化石,這是舊石器時代初期的人類,屬於直立人,距今大約四十五萬年前至十九萬年前,這也是目前臺灣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不過澎湖原人不是從地層考古挖出,而是在澎湖海邊發現,所以還沒有確切證據判定這一定是臺灣人。

澎湖原人屬於「直立人」,所有的直立人後來都走上了滅絕之路,不是現代人的祖先。現代人是大約二十萬年前演化出現的「智人」後裔。人類學家認為智人大約在八萬多年前從非洲向世界遷移,於是有了現代人。

臺東海邊的長濱文化,距今大約五萬年至一萬五千年,推估直到五千多年前才消失。西元一九六九年命名的長濱文化遺址,雖然發現了許多史前文物,但是沒有發現當時人類的化石。中央研究院院士臧振華認為,智人距今八萬多年前從非洲出走的大遷移,到了大約六萬年前在亞洲進一步擴散,其中包括渡海北上,長濱文化有可能是人類此時遷徙的一環。長濱文化是目前在臺灣本島發現的最久遠人類遺址,不過從文物來看,長濱文化與後來臺灣的其他史前文化,推估都沒有可連繫的關係。

西元 2011 年在馬祖發現了亮島人的化石,距今八千年前,因地理距離遙遠,比較少列入臺灣的討論。林口、八里海岸地區的地表和水下,在西元一九九七年發現了「下罟坑遺址」的石器、陶片等文物,可能是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距今超過七千年。臺灣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很少,可惜這個遺址不知道層位,難以確認。

在此之前,空軍在西元一九五五年飛行於八里上空,羅盤感應到下方有異常,推論是有鐵礦,兩年後研究人員在當地發現許多鐵塊與鐵渣,確認這是古代土法煉鐵的遺物,距今大約二千年至四百年前,當地因有十三行村的別名,故稱為「十三行遺址」。此一遺址的先民,是不是臺灣原住民的祖先?目前還沒定論。

西元一九九五年為了建設臺南科學園區而開挖土地,發現了大量古代人類遺骸和文物,而且有好幾處不同時期的文物,統稱為「南科遺址」,從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距今大約四千年至三千年)、大湖文化(距今大約三千三百年至一千八百年)、蔦松文化(距今大約一千八百年至五百年)到平埔族原住民的西拉雅文化都有。其中的蔦松文化,可能跟平埔族的西拉雅族之間有傳承關係。

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推估,距今五萬年前,已經有人類在臺灣島活動,八仙洞遺址、伯公壟遺址都足以佐證史前人類的存在,只差沒有發現人類化石。依照考古推論的年代排序,曾經在臺灣生活的人類文化包括了:長濱文化(大約五萬年至五千多年前)、大坌坑文化(大約七千年至四千五百年前)、牛稠子文化(大約四千年至三千年前)、大湖文化(大約三千三百年至一千八百年前)、左鎮人(距今大約三百年前)、巴圖文化(距今大約二千五百年至一千八百年前)。

早期的臺灣人類從何而來,學界看法不一,基本上共通點是接受有許多波移民,但是來源是中國大陸還是南島?跟現在的臺灣原住民有沒有關聯?目前還沒有定論。

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推論,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坌坑文化,當時人類可能是從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搭船到臺灣,登陸地點在北部的淡水與八里,或是南部的臺南附近。當時因為海平面下降,臺灣與中國大陸沿海相連,人類可以走路相通;經過大約兩千年的演化,大坌坑文化的人類在臺灣逐漸擴散,形成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繩紋紅陶文化。在此同時,雖然臺灣海峽又被海水淹沒,仍有圓山文化的人類從對岸搭船到達臺灣。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現在還生存在這塊寶島上的臺灣人,最久只能回溯到大約二千年前的十三行遺址或是蔦松文化,其他考古發現的更早人類,跟現在的臺灣人可能沒有直接關聯。

想一起穿越臺灣歷史,享受奇趣嗎?歡迎到《穿越臺灣趣歷史:從猛獁象到斯卡羅,考古最在地的臺灣史》探索更多內容!想一起穿越臺灣歷史,享受奇趣嗎?歡迎到《穿越臺灣趣歷史:從猛獁象到斯卡羅,考古最在地的臺灣史》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穿越臺灣趣歷史:從猛獁象到斯卡羅,考古最在地的臺灣史,2021/11 出版》,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medi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