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宜居城市與老街區
互相映襯!
專訪林盛豐:
最佳的地方治理是,
上下交流、溝通順暢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轉載

文/張倫

宜居城市與老街區互相映襯

「台北市在過去十年來的宜居排名不斷攀升,台北雖然房價比較高,但還是比北京、香港、上海及首爾來得低,而步行空間、防災能力一直有所提升,更不用說像是物價指數、公共運輸、 人身安全、教育普及度、就業情況、環境整潔、公園綠地、食物多樣性、觀光發展、生態環境等,與世界各國大城市相較之下都名列前茅,最得天獨厚的是,台灣的城市距離山、海、農村都很近,都市人得以有親近自然、逃離壓力的喘息空間。」

那麼,身處在台北城裡的老街區,應該如何跟上這樣宜居城市的腳步?林盛豐認為,「具有城市感的地方,是懂得把好東西一層層留下來。」

以羅馬為例,兩三千年來,經歷共和國時期、帝國專制、黑暗時代、文藝復興等時期,擁有羅馬廣場、競技場、萬神廟、大教堂等眾多古蹟,賦予了千年名城最足以傲人的文化風采。

台北也有淡水、艋舺、大稻埕、溫 州街、牯嶺街等紛呈各種時代面貌 的老街區,其中大稻埕的街屋建築 恢弘華麗、工法精緻細膩,堪稱老 街中的精品。

以往進行文化資產維護的階段,曾遭遇許多屋主抗爭,幸而這些年透過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以及在地人士的殷殷澆灌,把文化資產這棵大樹種起來,林盛豐開玩笑說,「現在你想拆大稻埕,人家只會覺得你腦袋有問題!」

每個地方都需要代理人

曾經擔任大學教授帶領學生保護歷史建築,也進入政府主持社區營造,不論是民間或公部門的經驗,林盛豐都兼具。他觀察到,最佳的地方治理狀態,其實不是由上而下;也不是由下而上;而是上下交流、溝通順暢。

「最可怕的就是沒有社造、沒有組織、只有一群極為憤怒的居民,覺得跟政府講什麼都是狗吠火車。如果想達到上下交流、溝通順暢的狀態,西方社區發展研究有個名詞 『agent』,就是代理人,擔任政府與民間溝通的中介代理角色。政府掌握了法律和資源,如果政府部門治理跟成功的社造單位合作,就能達到最進步的狀態。」

他認為,十年來在大稻埕生根茁壯的「世代群」就是好的 agent。

「我年輕留學剛回來的時候台灣很醜,外國朋友來我都不知道要帶他們去哪裡,只覺得很丟臉。現在不會了,我前天才和十幾位澳洲、巴西、紐西蘭的高階官員開會,帶他們去迪化街 的藝埕系列街屋走走,他們喜歡得不得了!」

他從世代群的藝埕系列成果分析,一個理想的地方代理人,必須有能力對這個地方下定義,例如,詮釋大稻埕的年代可以訂在什麼時候?是清朝?日治時期?或者現代?世代群選擇了 大稻埕最輝煌繁盛、人文薈萃的 1920 年代,以此做為經營主軸,設定老街的發展願景。

他認為,世代群是第一個對大稻埕做出一整套完整規劃的 agent,將底蘊豐富的在地文化品牌化且無違和感,並且願意捲起袖子實踐、長期蹲點和在地人打成一片,也有能力提出企劃 案導入政府資源。

呵護生機就能長成森林

以前的大稻埕是布匹、中藥、茶的重要貿易港口,台灣許多知名的食品、 紡織企業,都是從這裡起家。現在大稻埕的全球貿易色彩淡化,轉變成文創氛圍濃厚的宜居街區,不少年輕人 因為受到這樣的生活感吸引而進駐創業,為老街注入繽紛多元的創新活力。

在這樣一片看好的情景背後,林盛豐語重心長地提出了他的建言:「不單單只有世代群,大稻埕還需要更多優質的代理人來共同參與,另外,也期望屋主不要看見發展好起來就坐地起價,房租漲到不合理狀態的時候,形成負面循環,這樣會扼殺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生機。只要發展別操之過急,細膩經營,生態就會健康,一個盆栽沒辦法活太久,但如果有土壤和空間,讓種類多元的樹苗慢慢成長,最後自然就會長成一片生意盎然的蓊鬱森林。」

(本文內容摘自《大稻埕賣小藝,2019年出版》,由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麥浩斯執行製作 。首圖來源:《世代人 sedaijin》編輯團隊攝影。如欲購書,請洽 Bookstore 1920s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