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心權、攝影/PJ
座落在迪化街的黃長生藥行,是大稻埕四處林立的同業裡,少數堅持用古法炮製藥材、手工壓、切藥材的中藥行。「現在絕大部分的店家都是購買進口商加工好的材料,但我們從最基本的當歸都自己加工炮製,完全沒有添加物!」第三代經營者廖庭妍自信地說。
古色古香的木質大門兩側的展示櫃上,陳列的是一包包設計新穎的創意漢方藥膳;新舊融合的面貌,是黃家祖孫三代七十年來共同創造的成果......。
從土城起家到迪化街展店
「外公的名字是黃結生,『黃長生』 是他為藥行所取的店號。」廖庭妍說,外公自十六歲就跟隨名醫學習,舉凡中藥材的製作、加工、處理, 和中醫診療的望、聞、問、切等,莫不虛心學習,奠定了開業的良好基礎。
「1951 年,外公先在土城白手起家開店,後來又栽培他的兄弟姊妹成為藥劑師、中醫師;生意穩定後,接著在板橋開店,進一步擴展事業版圖。」醫藥陣容堅強的黃氏家族齊心協力,為黃長生藥行打下了穩定的經營基石。
「當時的大稻埕是北部商業最繁榮之處,可說是中藥、南北貨的一級戰區,外公一直努力希望能夠展店到迪化街,後來機緣成熟,就在 1984 年展店到迪化街的現址。」廖庭妍笑著說,店面附近不少姓黃的人家都是親戚,「同條街上的黃裕生藥行是我小舅舅開的,長昇蔘藥行是我阿姨的店;雖然我們早已經分家各自努力經營,還是有分工合作,也會互相介紹客人。」
傳統漢方藥材變成新潮伴手禮
1989 年,黃結生將中藥行交給第二代,也就是女兒黃秀蓁和女婿廖尊梧來經營。黃秀蓁自幼跟隨父親學習中藥相關知識,對於中藥養生及體質調養皆頗有心得,她秉持黃結生傳下來的「童叟無旗,誠實信用」之精神經營,讓家業在穩定中成長,累積了不少忠誠的老主顧。
「不過這十幾年來,由於民眾消費習慣及用藥方式的改變,加上各種大環境的困境、年輕一代對中藥相對陌生等問題,使得這一行經營起來格外辛苦。」廖庭妍嘆道。
為了將中藥產業發揚光大,分別從醫務社工系和美術系畢業的第三代廖庭妍、廖喆謙姊弟倆,陸續加入了黃長生的經營行列,以新思維為老店注入活力。在他們的努力下,2018 年黃長生藥行入選了台北市「老店正潮」再造計畫。由於店面的硬體早已全面更新,此次由第三代廖家姐弟主導的優化,便著重各種商品的開發及改造, 以及注入「漢方寶典,古法行踐」的品牌概念。
廖庭妍說:「我們針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設計出各類養生藥膳包、 藥浴包、酸梅湯、茶包、漢方防蚊包等,並與在地插畫家『叔叔與妹妹』 合作設計年輕新穎的商品包裝,讓消 費者感覺更生活化。」
這一系列包裝上的改變,主要希望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讓他們發現原來漢方文化和生活息息相關,「從我們早上喝的豆漿、薏仁漿就是中藥材,到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都不開漢方,只 是你不知道!」
姐弟倆打造的創意漢方商品不但成功吸引了年輕族群,也使得來店觀光客的比例大幅增高。
- 在觀光客對於中醫藥較為陌生的情況下,他們會覺得生活化的商品很有趣、富有紀念性,而且單價比較低,相當適合買來當伴手禮。
行銷與互動建立與顧客的連結
在商品行銷方面,廖庭妍很重視與客人間的真誠互動,「即便是請路過的客人喝一杯酸梅湯,也是一個開門請他來家裡坐的機會;客人進來買一包紅棗,我們也會用心跟他聊天,一點一滴建立彼此間的連結。」
此外,身兼臉書小編的廖喆謙每週會持續 PO 三~五篇文章,舉凡自家的藥材商品、漢方相關常識、 節氣養生、大稻埕導覽與展覽訊息、中醫藥好書推薦等,都在他的發文之列。知識性與生活性兼具的優質訊息吸引不少潛在客戶,而臉友們不定期地現身黃長生店面,也常為姐弟倆的工作帶來驚喜!
在第三代積極創新改變老字號時,第二代黃秀蓁、廖尊梧的支持,則是最大的助力。「我們的父母非常棒,在我們嘗試任何新創意時,他們的接受度都很高。」廖庭妍說, 從臉書經營、與客人的互動到整家店的經營管理、銷售模式等種種改變,父母都很支持她和弟弟的做法, 讓姐弟倆能夠勇敢地運用新創意來為老店轉型。
傳統下與創新共存共榮
近年來黃長生藥行與街區許多店家都有異業合作,也產生許多不同的火花,然而在定位上,黃長生「保留原汁原味中藥行文化」的初衷一直未曾改變。
- 父母告訴我們絕對不可忘本──藥材的品質要有保證、價錢要合理、中醫藥的專業知識要茁壯,才能成功經營中藥行,其他附加事物都只是錦上添花。
廖庭妍強調,是傳統產業的前人們日復一日辛苦耕耘,才創造出大稻埕的百年文化,她期待在大稻埕轉型與進化的過程中,能將南北貨和中藥行這些根本的產業顧好,把老房子、老故 事保存下來,在不失傳統的前提之下,賦予新包裝、新風貌,讓大稻埕街區成為新舊融合的「活的老街」,讓傳統產業與新創產業共存共榮;她抱持開放的態度表示,「期待有更多年輕族群進來大稻埕,讓他們來重新定義藥行文化。」
(本文內容摘自《大稻埕賣小藝,2019年出版》,由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麥浩斯執行製作。如欲購書,請洽 Bookstore 1920s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