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百年古蹟洋樓
變身文創聖地!
一窺屈臣氏大藥房的
前世與今生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轉載

文/邱鈺玲、攝影/安東尼

大稻埕最大棟百年街屋

來到大稻埕的心臟地帶——霞海城隍廟周邊,有一棟街屋必然會引起注意,那就是現為小藝埕的百年古蹟洋樓「屈臣氏大藥房」。雖然洋樓名為屈臣氏,但並非現在眾所皆知的連鎖藥妝店所擁有,而是台灣李氏家族的祖厝。

李氏家族第二十代子孫李永寧表示,祖厝建成的時間眾說紛紜,但實際上確切的落成時間已經無從確認,他補充這棟洋樓的故事,這棟大稻埕最大的街屋,是由他的曾祖父李俊啟興建,李俊啟為李氏家族來台第十七代,之前均世居在員林,原本從員林北上事布疋生意,後來因緣際會接觸西藥生意,進而取得屈臣氏商標權,因此有了洋樓上「屈臣氏大藥房」的字樣。

*編按:布帛的通稱。布以疋為計算單位,故稱為「布疋」。

屈臣氏大藥房在李家第十八代的時候,因長子李義人留學日本習得藥劑科學,成為藥劑師返台後,研發止咳藥水讓家業開始大展。但因為李義人的兒子,也就是李永寧的父親志在成為飛行員,以及其他種種因素,而逐漸縮減營業範圍。

屈臣氏大藥房的屋主李陳如菀接受訪談,回憶百年街屋的過往,透過老照片訴說李氏家族的前人故事。屈臣氏大藥房的屋主李陳如菀接受訪談,回憶百年街屋的過往,透過老照片訴說李氏家族的前人故事。

家業榮景的尾聲,李永寧有幸參與了最後幾年。他表示自己還有印象, 家裡因要出貨而擺滿紙箱,年幼的自己在紙箱內跳來跳去的畫面,但到了李永寧四、五歲左右,屋子便開始轉為分租給其他商號做生意。

於是屈臣氏大藥房一度是西裝店、 布行和餐飲店,直到 1998 年的一場火災,將屋內的裝設全都燒得精光,隔年又遇上九二一大地震,老屋一度岌岌可危,但好在以前的建築工法紮實,讓房子在強震之下不僅屹立不搖,立面也保持得相當完整。

「我當時在地震後,想說完蛋了,房子會不會垮,結果後來發現不僅沒垮, 房子最上面的兩顆球也沒掉下來。後來才發現原來這間房子裡面不是用鋼筋支撐,而是鐵軌。」李永寧說。

震後的屈臣氏大藥房一度被建管處列為危樓,勒令拆除,但由於房子早已被指定為古蹟,所以無法直接拆除重建,必須在維護文化古蹟的前提之下重新修繕。2005 年在台北市文化局、 在地文史工作室和李氏家族等多方的努力之下,老屋終於像穿越時光隧道, 如新建完工般重獲新生。

不熟文創,出租後靠「偷看」 建立信任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商業重鎮,大稻埕的屋主租售房子是出了名的謹慎, 通常只有認識與信任的人才會知道這裡有哪間房子要租售,不會直接在房外張貼公告。李永寧的母親,今年已 經八十七歲的李陳如菀表示,會如此謹慎,是因為怕房客弄壞了祖先留下來的房子,也曾經耳聞其他屋主有遇到房客付不出房租又趕不走的狀況, 深怕到時候要花大把時間打官司,造 成諸多不便,所以寧可一開始就小心把關。

也因為有了過去租給餐飲業而導致祖厝失火的經驗,李家後來在出租時, 格外重視房客所從事的產業,「我們租房子給人家的時候,都會先看做哪一行,像布行慢慢凋零,我們就會擔 心之後他們會不會付不出房租。」李永寧解釋。

2011 年,由世代群租下了這棟百年洋樓,設立「小藝埕」,邀請年輕的創業團隊進駐,在大稻埕賣小藝,重現 1920 年代充滿創造力的精神。經過幾年的調整,現在小藝埕分別在屈臣氏大藥房的一樓設立 20 年代主題書店 「Bookstore 1920s」與台灣在地伴手禮「台灣物產」,二樓為自家烘焙精品咖啡「爐鍋咖啡」,三樓則是藝文展演空間「思劇場」。

不過當時文創產業一詞在台灣還不 為人熟知的情況下,李家作為第一個與世代群接觸的在地屋主,要如何判斷是否能夠信任這家公司?對此,李永寧也坦承當時真的無從探聽與了解,只能看求租人的學經歷:「我們看周先生的學經歷都很好, 做事情四平八穩,而且當時他跟我們說,未來會分租給學生、年輕人創業,我媽聽到這個想法覺得很不錯,才願意放手讓他們嘗試。」

李陳如菀在一旁也笑著以台語補充:「雖然答應出租,不過心內還是會驚驚。」畢竟是不熟悉的產業,剛開始她還會三不五時問兒子要不要一起去偷看小藝埕。那時母子兩人從北投搭車來到大稻埕,看看世代 群在屈臣氏大藥房經營的小藝埕是不是真的有開店做生意、有沒有客 人上門。周奕成也曾在訪問中提到,老人家不放心,因而在出租初期前前後後跑去偷看多次的趣聞。

李陳如菀和李永寧母子倆剛開始因為不放心屈臣氏大藥房出租的情況,曾經偷偷跑去觀察四次,傳為趣聞。李陳如菀和李永寧母子倆剛開始因為不放心屈臣氏大藥房出租的情況,曾經偷偷跑去觀察四次,傳為趣聞。

說得再多,都不如用實績證明來得有效。小藝埕創立不久,以其獨特的風格、理念和產品,逐漸打響名聲,吸引有別以往的年輕客群聚集, 也因此,李家人後來再訪大稻埕,也能抱著悠閒的心情輕鬆漫步,感受觀光客對祖厝的讚嘆和喜愛。

大稻埕,越看越美

世代從商,李家人從未想過以買賣為主的大稻埕有朝一日會成為別人口中的「觀光聖地」,尤其是李陳如菀。李陳如菀出身台北西門町,是「勝美鐘錶有限公司 」的千金 ,和李永寧的父親因參加舞會而相識,兩人於 1956 年結婚,她人生有泰半歲月都在大稻埕度過,後來因為祖厝失火, 一家人才搬到北投,李永寧說,搬家後媽媽一直覺得住不習慣。

以前在她眼裡,大稻埕的風景千篇一 律,總是充滿了攤商吆喝的喧鬧和嘈雜:「我以前走迪化街的時候,常常不小心走過頭,又怕被人家發現會嘲笑,所以我都走到延平北路轉彎,刻意繞一大圈再走回我原本要去的地方。」

但現在的大稻埕卻是遊客絡繹不絕的知名觀光景點,2018 年成為國際觀光客最喜歡的景點前三名,而李家人的祖厝更是外籍旅客到此必經的朝聖地。造訪大稻埕的人群變化如此顯而易見,透過外地旅客的讚賞和注目,在地人也開始對習以為常的景致改觀,李永寧說,以前覺得大稻埕很吵很亂,現在卻發覺得大稻埕充滿了值得追尋的繽紛歷史故事。

他表示,希望日後解決交通雜亂的問題後,能讓來這裡參訪的觀光客悠閒地漫步在這大家辛苦保留且努力經營的街區,除了欣賞街屋的美之外,還能探索前人的足跡,相信每一棟街屋 的背後,都有一段美麗的過去,絕對值得細細追尋與保留。

(本文內容摘自《大稻埕賣小藝,2019年出版》,由 世代街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麥浩斯執行製作 。首圖來源:小藝埕粉絲專頁。如欲購書,請洽 Bookstore 1920s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