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台灣人用創意
顛覆了華人傳統!
從彈珠汽水、酸梅湯
到冷飲茶,
看台灣的飲料發展史

貓頭鷹出版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

文/ 翁佳音、曹銘宗

彈珠汽水

冰汽水也是解渴聖品,除了清涼好喝,更因為汽水中的氣泡在口中可以去油解膩。

汽水是讓二氧化碳溶於水中,成為有氣泡的碳酸飲料,在歐美稱之「蘇打水」(Sodawater)。汽水於 1770 年代在歐洲發明,最早的玻璃瓶裝汽水使用軟木塞,但有漏氣問題,直到 1872 年出現彈珠瓶裝汽水。

1884 年,日本開始生產檸檬口味的彈珠汽水,稱之ラムネ(ramune),此字源自英語的檸檬水Lemonade。日本時代初年,日本商人在蘇澳冷泉地區設立台灣第一家汽水廠,製造ラムネ瓶裝彈珠汽水。為什麼選擇在那裡設廠?因為湧出自二氧化碳岩層的冷泉含有氣泡,適合製造汽水。

後來,台灣出現一句俚諺:「ラムネ,食一點氣。」可見彈珠汽水的流行

基隆在清末也出現一句俚諺:「法蘭西水,食一點氣。」清法戰爭期間(1883 年底至 1885 年 4 月), 法國( 當時稱法蘭西,France) 軍隊曾在基隆待了八個月,傳說當時有法國士兵在基隆販賣汽水。基隆人第一次喝到這種有氣的水,稱之「法蘭西水」,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就在「食一點氣」而已。但這句話並無貶意,只是講出「水中有氣」的特色, 而當時汽水是需要特別技術製作的飲料。

戰後的冷飲

戰後,中國北方傳統消暑飲料「酸梅湯」引進台灣,豐富了台灣的冷飲文化。台灣還發明了冷飲茶,頂著台灣原創的「泡沫紅茶」、「珍茶奶茶」,風行全球,成為台灣之光。

酸梅湯

酸梅湯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酸甜口味冷飲,主要的材料是烏梅、桂花、冰糖,有的還加山楂、甘草,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潤肺降火的功效。

「老北京冰鎮酸梅湯」的名號,使酸梅湯在台灣頗受歡迎至今。台灣過去有不少酸梅湯專門店,在中藥店也能買到酸梅湯的配方。後來,酸梅湯還成為量產瓶裝飲料,在超商就能買到。

此外,台灣盛行吃麻鍋火鍋,很多店家都會提供降火的酸梅湯。

冷飲茶

華人傳統喝熱茶,很少喝紅茶,但在台灣遭到顛覆。台灣在 1980 年代首先發明冷飲的泡沫紅茶,接著發明添加牛奶和粉圓的珍珠奶茶。

泡沫紅茶又稱手搖茶,做法如下:現泡茶葉,過濾後倒入調酒器(Shaker),加入冰塊和糖,前後搖晃,產生細微泡沫,並讓溫度降低。然後倒入杯中,只見泡沬向上升起,茶味穿鼻而出,喝到最後一口,咀嚼冰塊以除甜膩。

泡沫紅茶推出後大受歡迎,幾年後升級為珍珠奶茶,隨著大小不同的粉圓(珍珠),搭配不同口徑的吸管,結果掀起更大風潮。

然後,香港形容大胸脯女人的「波霸」一詞,在台灣成為流行語後,有珍珠奶茶業者推出號稱粉圓特大、鮮奶最多的「波霸奶茶」。所以英文稱珍珠奶茶為Bubble tea (氣泡茶),也稱Boba tea(波霸茶)。

近年,珍珠奶茶更發展成為多樣化的冷飲茶店,在全球各地廣受歡迎,經常大排長龍。

有些跨國的冷飲茶店,也不一定從台灣發跡。2011 年,英國倫敦黃金商業區、國際名牌店集中地的牛津街(Oxford Street),出現一家英國人經營的台灣Bubble Tea 專門店,店名Bubbleology,就是「氣泡學」。

2010 年 4 月 30 日,四位台灣年輕人在美國紐約皇后區創立第一家Kung Fu Tea(功夫茶),逐漸走紅全美國。2020 年,美國民間自訂四月三十日為「國家珍奶日」(National Bubble Tea Day)。

想了解更多關於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歡迎到《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探索更多內容!想了解更多關於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歡迎到《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由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medi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