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喚起童年的記憶!
經典的台灣味,
平民飲料「蘆筍汁」
竟發源自蔬菜邊角料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文/ 范僑芯(佐餐文字)

某天,站在我身邊高富帥的麵區師傅,拿著一大包我們除去的白蘆筍皮,自信滿滿地說要煮一鍋蘆筍汁給大夥喝。咦?阿佐在巴黎工作時,每天處理成千上萬的白蘆筍、綠蘆筍,怎麼君不見思鄉之心,就沒想到給那些巴黎人熬一鍋台式蘆筍汁來嚇嚇他們呢?實在有愧。

遙想當年,阿婆都會帶我到附近的雜貨店,買一箱蘆筍汁在家備用,每天下課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開一瓶蘆筍汁,配著阿婆準備的課後甜點。

讓後人可以乘涼的郭大樹

其實台灣種植蘆筍也不是兩三天的事情了,從 1930 年代開始,為迎合零星點點的台灣西餐廳需求,早就有人已經開始試種,只不過天不從人願,蘆筍試種並不順利,只好不斷進口國外的罐頭,讓台灣一些上流社會及外國洋人得以解饞。

1955 年,報紙斗大的標題寫著「花蓮市民郭大樹試植蘆筍獲成功」。沒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讓我們乘涼在蘆筍美好的,便是郭先生大樹。

雖然單看起來, 郭大樹先生只是栽種出一種名為「 安斯百露佳素」(Asparagus)的蔬菜,並無什麼特別之處,新物種而已嘛!但後面的劇情,倘若沒有郭大樹的鼎力支持、細心耕耘,台灣可能不會出現蘆筍汁這樣的平民飲料傳奇故事。

灑狗血八點檔大戲──蘆筍罐頭產業

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那沒準備好怎麼辦?產業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1960 年開始,有鑑於鳳梨及洋菇罐頭勢如破竹,外國人都很喜歡台製罐頭,為此賺來不少外匯。故此,政府開始不斷大外宣台灣蘆筍品質,開放各種貸款,鼓勵農民種植蘆筍,大鳴大放天花亂墜地美化蘆筍罐頭產業前景,簡直比購物台主播還要購物台,島內助銷一級棒。

但外銷功力呢?你以為蘆筍罐頭產業跟沖天炮一樣一飛衝天嗎?不是的。

蘆筍在當時的台灣農業界根本就還處於新手村的階段,種是種出來了,但是品項都不怎麼好,加工技術也不是太理想,本來歡天喜地、緊鑼密鼓地廣邀農民種植蘆筍,期盼一同建立蘆筍罐頭大業的政府,此時踢到了一塊硬鐵板:

世界蘆筍進口大國德國果斷拒絕進口台灣蘆筍罐頭。

歐洲人果然沒在跟你玩島內自嗨的。

情勢所迫,蘆筍又是個新玩意兒,除了國宴以及少數西餐廳懂得使用並且買得起的窘境之下,掐指一算,哎呀,貨好像出不去?於是朝令夕改,開始動員媒體洗腦農民:「別再種啦!這玩意兒還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啊!」,甚至難得地為求國際商譽,一度下令不得再自行出口蘆筍罐頭。

但罐頭工廠跟蘆筍農民頭都洗一半了,能不繼續嗎?於是民間企業開始與在朝進行協商:品質企業會把關,至於訂單,能不能商請政府單位派人去協調協調?

恰巧,事發當年正好趕上美國、日本兩個蘆筍生產大國歉收的情況,視蘆筍如命的德國人最終還是同意向台灣購入蘆筍罐頭充飢。千載難逢的機會,台灣可不能錯過。於是官商兩造協商,統一規定出「蘆筍收購標準」及「蘆筍罐頭製作標準」來確保輸出西德的蘆筍罐頭品質無虞。其後,為求有效且順利的商業發展,還共同訂定出「蘆筍計畫生產」。

在計畫生產之下,看起來一片祥和,實則暗地波濤洶湧。諸多問題如:工廠與農民收購價格談不攏、廠商不履行收購、農會檢收規定嚴格等等,致使蘆筍產業波折不斷。不過再這樣寫下去,整本書就真的成為「蘆筍人生」那類的狗血八點檔了。

後來,堅強的台灣人就這樣吵吵鬧鬧地配合官方計畫生產,共創與鳳梨、洋菇合稱「三罐王」的蘆筍罐頭產業榮景。

此時,因製作罐頭而產生的大量蘆筍腳料及蘆筍皮,也開啟了專屬於它們的廢物人生。

島內會員專享的邊角料

最近 YouTube 很流行用拍攝影片的邊角料,也就是幕後花絮,作為賣點來吸引觀眾加入付費會員。哼哼,這招台灣早就行之有年。

不願意暴殄天物的中華兒女,本著愛物惜物的良善,不管什麼農作邊角料,基本上都可以物盡其用,何況那麼驕貴的蘆筍?不合規格的醜蘆筍、纖維太過粗硬的蘆筍根、蘆筍皮,通通拿去做蘆筍汁!

起初這些邊角料只是零星應用於家庭養生的降暑偏方,但喝著喝著,別有一番島國風情:炎熱的暑氣配上清涼的蘆筍汁,十分高雅。隨著蘆筍罐頭業發展如日中天,剩餘的邊角料如果只是運用在家庭食譜,簡直大材小用,於是各大罐頭工廠紛紛借用家庭妙計,開始生產「蘆筍汁罐頭」。

此時此刻還只是「罐頭」,並非我們熟悉的易拉罐。當時的人怎麼喝蘆筍汁罐頭呢?先用開罐器在上頭打兩個洞,運用空氣將蘆筍汁推出來。蘆筍汁極其珍貴,連喝一口都如此麻煩。至於易拉罐、鋁箔包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蘆筍汁與汽水的世紀對決

蘆筍汁在當時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飲料神作,畢竟如此高價的蔬菜,竟然還能被死老百姓享用其美味,與庶民同歡,可見受歡迎程度非同小可。

此時,汽水不開心了。

台灣是塊飲料大餅,大家都知道,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汽水身為全世界的飲料甜心教主,怎麼能夠錯過?但它千算萬算絕對沒算到,蘆筍汁竟然不用課稅!汽水的販售價格直接輸在起跑點。這仗怎打?為何台灣飲料界如此不公不義?

不不不,汽水誤會了,這一切都只是因為早年財政廳表示:蘆筍屬於蔬菜,蘆筍皮屬於蔬菜廢料,因此使用蔬菜廢料的蘆筍汁還是屬於蔬菜,不應課徵貨物稅。啊──農產品不用課稅,這點小常識大家都知道吧?

但外國人總是比較捍衛自身權益的,當然洋派汽水也是,在長達數年的協商斡旋之下,財政廳為求齊頭式平等,只好大義滅親,殘忍地宣布本土派蘆筍汁必須加入這場「中華民國萬萬稅」的戰爭。蘆筍汁就這樣被剝奪種子戰隊的頭銜,無奈地與其他飲料直球對決。

作為本土派代表但又滿喜歡喝汽水的阿佐感到困擾。

津津還親親,味王閉上眼睛

各位火眼金睛的柯南讀者,想必已然察覺,為什麼阿佐始終沒有提到大家俗稱「蘆筍汁始祖」的津津蘆筍汁呢?

如同前面所述,蘆筍汁這個配方起源於民間,此後借鏡此飲料的公司多了去了,當時蘆筍罐頭那麼盛況空前的情景,不可能是以味精起家的津津獨創。

若要論將蘆筍汁發揚光大者,究竟是津津、親親,還是味王?對於住在新竹的阿佐來說,味王才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但津津的貢獻恐怕還是挺大,畢竟首創用那隻性感誘惑的金絲貓當作商標,確實滿清涼。

故事的最後,以不是太歡喜的結局收場。

老牌津津的董座因為投資失利而倒閉,改由老員工組成2T津津重出江湖;味王與親親因涉及標示不符而慘遭下架,並且喪失 GMP 標示。雖然日後三者都有再力求發憤,但蘆筍汁早已在飲料市場的洪流中逐漸被淹沒,風光不再。

唉,心好痛,我要去全聯買鐵罐蘆筍汁了。

想瞭解更多台灣日常美食的起源嗎?歡迎到《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探索更多內容!想瞭解更多台灣日常美食的起源嗎?歡迎到《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2021年出版》,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經編輯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