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給初心者的大補帖!
十道茶具 QA
帶你品味茶藝文化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深度品味生活的飲品界部落客

TEAWARE

談茶具會有不同的英文名詞來稱呼,像茶藝文化主要搖籃的陸羽茶藝,前人所留下的記錄中,使用 “TEA WARE”,而不是 “TEA TOOL”作為專有名詞來指涉泡茶用的所有器具,把茶具視為廣泛用於一切沖泡、飲用茶的週邊設備。會有許多部件、道具來組成茶道具一詞的範疇,但根據沖泡的茶的類型,對應茶具有很大差異,這通常被稱為茶道,在許多文化中具有重要在地意義。

  • 茶具(Teaware)– 臺灣文化脈絡下的茶具
  • 茶具 (Tea tool)– 泡茶的工具
  • 茶具 (Tea set)– 套組
  • 茶具 用於桌邊服務套組(tea service)
  • 茶道(Tea ceremony)
攝於兆兆茶苑的器具照片(2021/01/02)。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攝於兆兆茶苑的器具照片(2021/01/02)。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

器具介紹

從茶葉原料不單純當作食材開始,喫茶行為漸漸變成品味的體驗,而器具扮演重要的角色,自唐朝以陸羽《茶經》二十四事的部件,到明清時期工夫茶的烹茶四寶,茶器具的使用方式如同一項技藝,成為儀式,被保存跟反覆操作的一種茶道文化。

常見名詞總整理(非必要性全套出現)

  1. 煮水壺:現代的煮水方式大多為電熱水壺,材質常見有金、銀、銅、鐵、不鏽鋼、陶土等材質。
  2. 加熱爐:煮水器跟風爐是分開來,使用瓦斯或電加熱最為方便,也有起炭、光爐的選擇。
  3. 茶壺:泡茶器的一種,有各種材質及大小,挑選的原則以喜歡及順手、順眼的器形為主。太大的茶壺泡起來容易喝不完,太小的茶杯裝不滿,所以衡量使用量及喜好,需要現場試水看順不順手。
  4. 蓋杯:泡茶器的一種,也可以稱作「蓋碗」普遍認為挑薄胎的佳,才不易燙手,也有大小之分,可以依據手掌大小來挑選蓋杯。跟陶土茶壺相比,出湯速度更快,茶湯的風味也比較明亮。一般來說材質以瓷器或玻璃為主,優點是能夠短時間泡不同的茶葉,而不會互相影響風味。
  5. 茶盤:濕泡法中,放置所有茶具。
  6. 壺承:乾泡法中,放置蓋杯及紫砂壺的舞臺中心。
  7. 公道杯:又稱茶海、茶盅、勻杯。將沖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平均分給賓客,可以做不回合的茶湯的調和。
  8. 聞香杯:是瘦高型的杯,細長的杯壁有凝聚茶香的功能。先把茶倒進聞香杯,再倒進品茶杯品飲,聞過茶香再喝,完整品嚐茶的風味。
  9. 品茶杯:矮杯,適合品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根據不同場合及喜好挑選使用。清香的烏龍茶適合用小杯,普洱茶則可以用大杯;冬天冷可以選擇用厚杯,保溫效果比較好,夏天則用薄杯讓茶快速冷卻。茶杯內裡最好是白色,方便觀察茶色。
  10. 杯托:放置品茶杯及聞香杯,通常跟茶杯是一組,目的是雅觀跟衛生,可避免碰觸賓客就口的杯緣處。
  11. 茶巾:潔方,擦拭桌上滴落的水,保持乾爽清潔。
  12. 桌旗:中式餐桌上的傳統擺飾,類似長桌布,也是茶席佈置中創造氛圍的重要道具。
  13. 水方:又稱水盂、茶洗、茶渣缸、漬方,就是茶具中的垃圾桶。承接溫壺的水以及多餘的茶湯,也可以放泡過的茶葉。如果是濕泡法有茶盤,則可以不用水方,茶渣另外丟棄即可。
  14. 茶夾:夾杯子可進行潔具。
  15. 茶針:通常兩端一尖一平,有兩種用途。平段也有叫茶撥,可撥茶乾;尖段可用於清理疏通被茶葉堵住的壺嘴。
  16. 茶勺:也有用茶匙稱呼,日式茶匙類似茶撥功能,而西式茶匙是拿來衡量用量的器具。
  17. 茶則:一片微彎曲狀的弧型盛裝物,普遍是竹製材質,從茶罐拿出茶葉,可先放入茶則秤重確定份量,再投入茶壺泡茶。
  18. 茶荷:類似於茶則功能,不過能更輕鬆倒入口徑小的器具中,外觀如荷花花瓣一端窄一端寬,是一個茶藝小道具。
  19. 茶漏:類似濾網,可用於過濾雜物、茶渣等功能。
  20. 茶桶:放置茶具組,類似筆筒的概念。
  21. 茶刀:是拆茶磚、茶餅、沱茶等緊壓茶,使用的橇取工具。
  22. 茶寵:材質多為紫砂或宜興黏土,泡茶時用茶水澆泠,會色澤慢慢變化作欣賞用。
  23. 蓋置:放置茶壺的蓋子的位置。
  24. 茶罐:用於保存茶葉的罐子,以錫、馬口鐵、陶土材質最常見,理想的茶罐可保存茶葉的風味,避免受光線、濕氣、黴菌的影響。
  25. 其他測量器具:如量杯、電子秤、計時器、溫度計等。
坊間常見的茶具四件組 四君子,有茶則、茶針、茶勺、茶夾。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坊間常見的茶具四件組 四君子,有茶則、茶針、茶勺、茶夾。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

茶具Q&A

這裡整合了常常會被問到的一些茶道具問題,作初心者學習時的方便的參考性文章。同樣的茶器具可能於實務使用上有多種稱呼,或是在中文語境下的不同區域文化中使用習慣差異,對於同一個器具名子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不同,所以使用時需要了解當地風土民情的脈絡比較洽當。

Q1. 請問泡茶茶具中,必備的茶具有哪些?

實用上必備的茶具有兩者就足夠:泡茶器(茶壺或蓋杯)、品茶杯。

其他器具幾乎都可以找到廚房用品暫時替代。但是好的茶具能讓你在泡茶這件事上事半功倍,所以視個人情況蒐集一套茶具,還是有其必要。

Q2. 「茶道四君子」「茶道六君子」各是哪些?

最常使用的是茶則、茶針兩樣器具,都是讓泡茶呈現更為雅緻的道具。

  • 茶道 四君子:茶則、茶針、茶勺、茶夾。
  • 茶道 五君子:茶則、茶針、茶勺、茶夾、茶桶。
  • 茶道 六君子:茶則、茶針合併茶勺、茶刀、茶夾、茶桶、茶漏或茶叉。

Q3. 各種不同材質的茶具,有什麼影響呢?

  • 紫砂:紫砂原是專門產於中國江蘇宜興的紫砂礦土所製作,現在各地若有類似成分的礦產來製作的壺,都有人當作用『紫砂壺』的形制來稱呼這類陶類器皿。紫砂壺特色是其氣孔的結構,保溫效果比較好,且能吸收茶色及其風味,用久了之後會呈現獨特的溫潤感,常被當作可以養的壺,故受愛茶人士推崇使用。
  • 瓷器、上釉:瓷器的燒結溫度比陶器高,跟上釉一樣表面的密度高且吸水率更低,散熱性也比較好,也被認為泡茶有聚香功用。
  • 玻璃:雖然沒有陶瓷的溫潤手感,但是容易觀察茶色,且有可做雙層隔熱結構,有多種變化可以選擇,也是滿常見的茶壺、茶杯材質。
  • 竹:在茶道四君子、茶盤等道具中常用,比較環保而且耐用的材質。
  • 木:一般來說以檀木、沉香木為主,但木頭材質較重且容易散發氣味,是比較少見的材質。
  • 鐵、不鏽鋼:容易有金屬感的風味聯想,不過其差異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
  • 金銀玉石:昂貴材質的給達官顯貴專用,雖坊間認為有奇效,不過其差異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

Q4. 據說錫器、鋁有毒不能用?

鋁加熱風險傳言很多,鋁材質其實算是滿穩定的金屬,正常使用情況而非碰到強酸、氧化,其實能溶出鋁的非常少,但現在漸漸被錫取代,在保存茶葉的袋子、罐子用鋁跟錫效果其實非常好。西元 1970 以前的錫器因為科技技術不完善,常有鉛中毒的案例發生,但是近十幾年已經有新的工法,以銻元素來取代鉛,更安全可靠可避免鉛中毒風險。

Q5. 乾泡法及濕泡法,茶具準備上有哪些差別?

主要在茶盤及茶承的差別。乾泡法會盡量避免桌面有水漬,拿掉大茶盤、茶桌跟避免淋壺的步驟,選用茶承、盤子來接水,且時常配合方巾擦拭,且不需要的茶水會倒入水盂中,來確保桌面乾爽,能在小空間較也能泡茶,乾式泡也是剛入門茶藝者比較推薦的器具選擇,相較於濕式泡器皿的入手成本來得低。

新壺一定要試出水順不順手。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新壺一定要試出水順不順手。圖片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

Q6. 茶具去哪購買?

網購及實體都行,不過網購的風險比較大。

只要預算可以負擔,看得順眼、適合稱手即可。但是茶壺、蓋杯、茶杯等,使用上會跟手的大小有關係,建議到實體店面實際試用過再入手。

Q7. 茶具要如何清洗?

茶具基本上使用完,用清水清洗後,會用熱水澆淋一遍即可。建議勿用科技海綿來刷,雖然肉眼看不到,但是都會留下細小傷口。如果有陳年污垢洗不掉,可配合小蘇打、食用清潔酵素用熱水浸泡去污。

Q8. 茶具的大小如何選擇?

主要跟喝茶人數、泡茶人的習慣有關。中式茶具平均落於 200~250 ml,配合一席六人茶席是剛剛好。而選擇剛好的大小,得以游刃有餘的掌握,泡出來的杯數不多不少避免浪費,就是適合的大小。

Q9. 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嗎?

陶土、紫砂壺等材質要盡量用同一種茶,避免氣味會互相干擾;如果是瓷器或玻璃就影響比較少。

Q10. 蓋杯與茶壺的差別?

  • 蓋杯(蓋碗)

因為出湯快速的特性,除了個人使用,也可以與公道杯配合為泡茶的器具。蓋杯多為瓷器與玻璃,快速出湯、不吸味,可適用在烏龍茶、綠茶、紅茶等強調香氣的茶,而且杯緣口徑大,可以清楚看到茶葉展開的模樣,也方便清潔。

  • 茶壺

泡茶適合一次泡多人享用的茶,茶湯也較為醇厚,適合用在普洱茶、烘焙類茶款。但茶的風味百百種,蓋杯及茶壺的茶湯呈現不同面向,品味各自的差異也是茶藝的趣味所在,並沒有一定要用哪種器具,箇中差異必須親自體會了解。

(本文由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授權刊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標題〈中式茶藝器具介紹〉首圖來源:荼公子 - Han-Yi 韓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