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台灣茶知識補帖:
茶樹頂端凍過,
會更好喝?
解密凍頂烏龍茶身世

貓頭鷹出版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

文/曹銘宗

凍頂烏龍茶

台灣以產茶著稱,台灣茶名聞天下。台灣茶林江湖說:「北包種,南凍頂」,「北包種」指的是台北市、新北市文山地區的包種茶,「南凍頂」指的是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後者的市場和名氣都更大。

但多年來,很多人雖然常喝凍頂烏龍茶,其實並不知道「凍頂」是什麼意思?

有人望文生義猜想:高山茶最好喝啊!好茶要種在高山上,茶樹的頂端如果凍過,品質可能更好吧?這種說法,讓茶農聽了大驚:茶樹雖然耐寒,但也不能受凍啊!有人查了資料才知:原來「凍頂」是地名,指的是鹿谷鄉種植烏龍茶的「凍頂山」。

但這座山為什麼以「凍頂」為名?一般觀光及飲茶資訊都說:據說先民早年因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走上山頂」,故稱之「凍頂」。這種說法,讓我聽了大笑:鹿谷凍頂山海拔約七百五十公尺,不算太高,就算冬天很冷要上山,以前也有草鞋可穿啊!

凍頂山的地名由來,從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來看,才找到了答案。原來,台語「凍頂」源自當地客家語「崠頂」,而「崠頂」就是山頂的意思。所以,凍頂山的本名是「崠頂山」(清代文獻也有記載),而「崠頂」與冷凍完全無關。

我們可以想像, 當年鹿谷客家茶農說的「 崠頂」(Dung-den,標音依教育部《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福佬人聽了就以台語書寫成「凍頂」(Tòng-ting,標音依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這裡的凍是文讀音)。後來,「凍頂」二字通行了,福佬人也念成現在常聽的 Tàng-tíng(這裡的凍是白讀音)。

所以,我們往上溯源,從台語白讀的「凍頂」、文讀的「凍頂」,推到客家語的「崠頂」,原來「崠頂烏龍茶」就是指種在山頂的烏龍茶。今天,台灣的茶大都是烏龍茶種,以發酵、揉捻、烘焙等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的茶,包茶種也屬烏龍茶種。台灣現在的各種烏龍茶、包種茶都是輕發酵茶或半發酵茶,但台灣從十九世紀的清代開始在北部種茶,當時的烏龍茶卻是重發酵茶,以 Formosa Oolong Tea 品牌外銷歐美。

番茄醬的英文 Ketchup 出自閩南語?想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嗎?歡迎到《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探索更多內容!番茄醬的英文 Ketchup 出自閩南語?想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嗎?歡迎到《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2016/11 出版》,由 貓頭鷹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