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台語片中的台灣:
以台灣為故事中心,
敘述當時的國際關係

游擊文化

游擊文化

授權轉載

文/林奎章

台語片中的台灣

台語片裡有關台灣與世界地理位置的呈現,首先我們可以在公營片廠主導的《黃帝子孫》(1956)開頭看到,小學女老師以掛圖、幻燈片悉心向小朋友說明台灣島的位置,以及近代移民情形。接著,我們在民間的台聯影業公司拍製的《鴉片戰爭》(1963)開頭看到,男聲旁白對著一張世界地圖解釋印度的英國人如何向中華民國進行經濟侵略。之後,我們又在《王哥柳哥00七》(1967)中,看到世界地圖掛在反派魔鬼黨的辦公室裡,就在發報機座位旁的牆上。

台語片看似為了本土觀眾而製作,其實也含有當時國際關係的想像;它們以台灣為敘事背景的中心,在劇情中輻射出各個島外地點。在故事當中,台灣這個島嶼有什麼意義,有時需要藉著台灣相對於其他地點的關係來找答案。以下,姑且以我在本事當中得知的十大常見地名,來進行台語片知識的快問快答:

Q:日本?

A:
日本是台語片本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外國國名。想當然爾,在眾多描述日治時期的電影中,日本政府及軍方以敵人的姿態出現必不可免。而在時裝片,日本卻是某種先進國家的代表,除了劇本本身常師法日本小說及電影,片中男主角要出國留學,絕大多數都是留日。

Q:香港?

A:
在 1950 至 60 年代,香港是與台灣並稱為「自由中國」地區,有著活躍而又專業的製片環境,在國語片之外還進行廈語片、潮語片等特殊語種產品,輸往他處上映賣錢。金超白導演的《孤女凌波》便是以廈語片起家的女明星凌波之傳記電影,背景放在廣東汕頭及香港。另外,由於電檢制度的箝制,故事中若有治安或道德疑慮的情節,一律發生在港澳,例如在 1960 年代後半的台灣自產台語片中,香港經常是諜報、黑幫、犯罪、懸疑事件發生的背景,另類詮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Q:上海?

A:
參見外省籍導演張英的「天字第一號」系列電影和《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片。在這些抗日背景的故事中,舊上海十里洋場變成愛國主義的表演舞台。

Q:南洋?

A:
1959 到 60 年代有所謂「南洋四屬」之稱,大概指星馬、越南、印尼、泰國等四地。在日治背景的故事裡,台灣軍伕被強徵到海外作戰,南洋成為一個充滿血淚故事的地點泛稱。此外,因太平洋戰爭而造成的悲歡離合,還可以延伸出《泰山與寶藏》這樣奇妙的冒險奪寶影片。

Q:澳門?

A:
與香港一樣,為了應付台語片電檢機制,黑暗的犯罪事件、不光彩的酒醉金迷、墮落的情色交易,就都推給港澳地區,使它們成為台語片世界裡的犯罪之都高譚市。

Q:重慶?

A:
同樣出現於「天字第一號」系列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片,是戰時偏安的大後方。

Q:泰國?

A:
主要出現於辛奇導演的《三聲無奈》劇情中,男主角前往該地經商,不料遭遇政變,在海外流亡數十年。

Q:馬來亞?

A:
不同於馬來西亞(Malaysia)是明確的獨立國家,馬來亞(Melaya)有著複合的定義。地理意義上,它可以指馬來西亞半島的舊稱,或是包含有婆羅州、西里伯斯、爪哇、蘇門答臘等島嶼的馬來群島;在政治實體上,也可以指 18 世紀末葉至 20 世紀中葉受英國殖民的英屬馬來亞。台語片雖不刻意解釋,但在故事中此地常有著墨鏡毒梟及叢林野人。

Q:新加坡?

A:有一些返台的有錢華僑。

Q:潼關?

A:
這個跳 tone 的古地名,出現於「薛丁山」系列的歌仔戲電影中。古潼關城位於中國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以北,自古是關中東大門、兵家必爭之地,對於中原安危至為重要。不過,在「薛丁山」電影上映的 1960 年代,現實中的古潼關城因黃河下游修築三門峽大壩而被拆除。

以上快速盤點台語片當中的十大地名。按照網路上快問快答的遊戲規則,答完之後還要指定下一位答題人,那麼我想指定梁碧茹老師。在她的論文〈辛奇電影中的地理參考與次帝國意識〉仔細爬梳了以辛奇導演為代表的台語片裡,各個海外地點及國家所具有的劇情意識,從而揭示了 1960 年代台灣在全球的情勢位置,她的快問快答相信會更深入、更有意思。

從台語片的作品與電影人的故事,看見台灣人的摸索與嘗試、成功、失敗和成長嗎?歡迎到《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探索更多內容!從台語片的作品與電影人的故事,看見台灣人的摸索與嘗試、成功、失敗和成長嗎?歡迎到《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2020/11 出版》,由 游擊文化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medi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