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可璽
洋行與茶商
田代安定在恆春殖育場的事業報告中亦曾提到茶商李春生與臺灣咖啡的初體驗,以及從游氏兄弟園內採收的咖啡豆,還曾遠渡重洋的送至英國倫敦讓人品嚐之事蹟,已如前述摘錄,頗值得一書。
這段記憶並透露了游氏兄弟種植的咖啡獲得西洋人的青睞,時間相當早。或許一開始收成的咖啡豆仍以粗糙的方式加工,仿傳統製茶法直接日曬,將咖啡豆收乾,繼用石臼將硬殼碾碎,再以鍋鼎炒焙、試飲,不過後來買進專門炒製豆子的機器,也算是臺灣進口的第一部營業用新式烘豆機了。
話說連橫《臺灣通史》〈貨殖列傳〉「李春生」條目中有云:
- 先是英人德克以淡水之地宜茶,勸農栽植,教以焙製之法。以是臺北之茶聞內外,春生實輔佐之……春生與富紳林維源合築千秋、建昌二街,略倣西式,為民倡,洋商多僦此以民……
「英人德克」即為 John Dodd(陶德或德約翰),「春生」則為李春生,唐贊袞《臺陽見聞錄》中所記在山區種加非果的「英商杜西凌」所指如果就是英商 John Dodd,李氏早年曾當過寶順洋行陶德的買辦,那麼兩人間的微妙關係不言而明。而陶德未至臺灣經商前,在香港也曾任職德記洋行,一八六四年(同治三)陶德先後在淡水與大稻埕六館街設立寶順洋行,並看準茶葉商機,將福爾摩沙茶帶進國際貿易市場,茶葉生意的成功,有理由將另一種世界性嗜好飲料——咖啡攜入臺灣,將咖啡的世界性觀念直接傳譯給生意上的合作夥伴,均屬人之常情,正如《臺灣通史》所敘三人的往來,茶商李春生與富紳林維源兩人理應最早接觸到陶德的「咖啡福音」,也成為日後咖啡試種相當重要的推手。
富紳林維源早年在撫墾事務上素與官方有緊密交往,林氏除了創辦「建祥商號」經營茶業,另與李春生共設「建昌公司」,合力營造六館街洋樓,亦曾介入巡撫劉銘傳北路隘勇線的防守與樟腦拓墾中,其中大嵙崁白脗坪(或合脗坪,今桃園復興鄉角板山附近霞雲坪舊地名)為北路中營與右營的交集點,可以想像,陶德個人透過與李春生、林維源之間的政商關係,再加上與德記洋行的熟識,要將咖啡輸入林氏的山林產業內布種並非難事。只不過以當時的山地形勢,漢人與原住民仍衝突不斷,官方武力也僅只勉強維持表面鎮定,較早已有茶商楊氏兄弟失敗前例,憑藉茶商與茶農之力要想進入拓墾咖啡,其結果不難預料。
茶商李春生早期曾當過寶順洋行陶德之幫辦,經營臺灣北部茶葉產銷,與洋行關係匪淺,陶德身分又有「英商杜西凌」一說,如此也能看出咖啡移植臺灣後,茶商與洋行合縱連橫的這層關係,並顯見在臺漢人的植茶事業成為洋人欲將咖啡帶入臺灣種植的首選合作對象。其中游氏兄弟因茶商與茶農的身分,與咖啡在臺灣的栽培發展更是息息相關。
游氏兄弟是何方神聖?
一八九七年(明治三十)六月十五日火曜日《臺灣新報》即有〈舉家遭戕〉的一則漢文版新聞,報導了海山堡一地業主黃厚鄉、游其源為首的衝突事件:
不謂本月初三夜,六股仔十六寮之前山石楠湖農民許富家中,背(被)兇番一二十人割開竹圍,掘破瓦屋,列械蜂擁而入,將一家男婦老幼十一丁口,又傭工一名共十二人,盡行殺斃,屋亦焚毀,問該家畜有大豬一隻,兇番垂涎已久,求之不得,因有此禍亦未可知。經海山堡三角湧警察官抵地勘驗,目擊心傷,現時該處人民一夕數驚,防禦既無銃械,居住恐被焚殺,眾口紛紛,無非欲舍此他適。業主黃厚鄉、游其源不得不出為安頓,約代稟官,設法保護,庶該地田租茶稅不至,一旦烏有,而於國家惟正供亦不致有所窒礙也。
在業主黃厚鄉和游其源的產業內十六寮(今三峽安坑里)附近山區發生這等大事,難怪業主要代為「稟官設法保護」。直至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臺灣新報》又刊出另一則〈有勇可嘉〉新聞:
海山堡成福庄為文山擺接咽喉之地,一帶庄民大都種茶為業,所恃拾六寮、拾七寮垣墉孔固,足以捍禦兇番。而奠厥收居自該寮燬後,番害頻聞,民莫寧處。業主黃德吉、游其源亟即脩資營建,近經落成,耕種者方安心樂業矣。不謂前月二十夜,天尤未曙,人尚在眠,突有兇番三拾餘人來圍,拾七寮張能智家內男女五人,其中張巷、張忠胆最壯,一聞警報翻轉起來,趕將官淮洋銃兩桿提在手上,乘蜂擁進門覷定射去,擊得一番兩鬚俱透,餘番便欲將屍施(拖)回,張巷、張忠又發兩砲,復傷二人,番始畏懼,相率潰散時已黎明。庄眾觀如堵,無不極口交贊,謂張巷、張忠勇力過人也。張巷、張忠因將該番頭顱割下,群向警署屯所守隊及辦務署稟報情由,均蒙嘉許並欲申請大憲給賞,無非為鼓勵人心也。其屍首聞被番害家屬紛紛宰割,殆盡無他,殺人父兄恨入骨髓,今得食其肉而剝其皮,誰不爭先恐後哉。
報導中,「漢番」的衝突互有死傷,漢人處置擊斃的來襲者毫不手軟,猶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報復手段也極其殘虐,食人肉的慣俗更駭人聽聞。當時漢人相當迷信原住民的肉可以增強力氣與膽量,以為「心、肝、腎和腳底是最滋補的地方,大抵是切成碎片,煮成肉湯而吃的」。在一八九一年(光緒十七)間桃園復興鄉大嵙崁山區樟腦侵墾的戰事中,漢人甚至把原住民的肉裝在籃子裡,拿到大嵙崁的市場公開出售。
前述禮密臣的咖啡見聞中,德記洋行曾分讓一部分咖啡種子予游氏兄弟栽培,游氏兄弟可以說是串聯臺灣最早種植咖啡線索的關鍵環扣,也是欲解開此謎題極為重要的一把鑰匙,在日後大庭永成、田代安定或澤田兼吉等人的踏查裡,都指向游氏兄弟——游其祥與游其源,是臺灣咖啡舞臺上最為重要的人物。
台灣一年可以喝掉 28.5 億杯咖啡,但我們是何時開始擁有自己的咖啡樹,以及啜飲到自己收成的咖啡豆?想知道關於台灣咖啡的歷史,歡迎到《臺灣咖啡誌》探索更多內容!(本文內容摘自《臺灣咖啡誌,2019/1 出版》,由 麥田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media、pxhere,CC Licensed,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