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DAIJIN世代人

從服裝變化
看見思想解放!
解析 1920 年代
女性最常見打扮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

授權轉載

文/阿毛子

結合西式剪裁的大襟衫, 搭配西裙長襪的新女性

隨著新式教育在台灣的推行,年輕一輩對於西洋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而科技發展讓國家之間的民眾交流更加頻繁,日本與民國的服裝流行,也來到了台灣,成為 1920 年代女性最常見的打扮。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權, 中華民國成立,在內政尚未穩定與外國勢力侵犯的情況下,知識分子紛紛呼籲引入西學,從文化根本解決國家孱弱的問題,衍生出「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在這時代潮流下,留洋的學生增加、來自富裕家庭並有接受新式教育的民國女學生們,也成為了引領學生運動,甚至是引領服裝流行的一群人。過往傳統中式服裝有著寬大的袍袖, 對女性而言非常的不方便,洋服的短袖、短衣(襯衫)便於行動的優點,也被認為是西洋國家富強的原因,因此當時不少人呼籲改良女性的服裝。

這個時期的大襟衫結合了西洋的剪裁方式,減少繁複的緄邊,大多以較小的花扣裝飾;衣服增加更貼合身形的腰間曲線,整體呈現上窄下寬的A字形;衣長與袖長改短, 上衣從長至臀部改到腰間、袖長從到手腕處改成到了手肘處,並呈現喇叭型,稱為「喇叭袖」或「倒大袖」。布料上也受到租界的外國人影響,喜歡用綠色或紅等鮮豔的顏色,科技發展後布上的圖紋更明顯,也常用西洋布料來裁製衣服。

國型的大襟衫呈現上窄下寬的A 字形,袖口處呈現喇叭狀,腰間出現曲線。圖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翻攝自蘇州博物館。國型的大襟衫呈現上窄下寬的A 字形,袖口處呈現喇叭狀,腰間出現曲線。圖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翻攝自蘇州博物館。

裙子相較過往清制服裝來得短,出現了不少到膝下的短裙。形制不再是需要圍上繫帶的一片式中式裙,轉而成為穿脫方便的直筒西式裙子,裝飾上也不如過往繡飾豔麗,大多是樸素的黑裙或暗色裙子, 加上簡單的打褶。也因為裙子變短與西裙裡面不加穿腿褲的關係, 小腿會直接裸露,對二十世紀初期剛從封建社會轉變的民國與台灣社會而言仍然有礙觀瞻,因此女性們會穿上絲襪或長襪來遮掩露出的小腿部分。

在髮型部分,1920 年代的台灣女性流行將頭髮旁分,形成大片的斜瀏海,並用植物的黏液固定以防雜亂,類似清朝「埒倒眉」(詳見「北部客家」)的延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倒大袖與西裙在 1920 年代的中華民國是女學生的流行,但由於 1920 年代的台灣學校有制定女學生的西式制服,因此這樣的打扮大多是中上階層的社會女性穿著,或是追求時髦的年輕女性,像是許多仕紳眷屬、藝妲照片裡就有非常多這樣的穿搭。

蔣渭水的革命戀人,藝妲「陳甜」

在大稻埕最繁華的 1920 年代,年少的陳甜在高級餐廳「東薈芳」擔任藝妲,與蔣渭水認識,兩人一拍即合,很快進入相戀。陳甜以妾的身分嫁入蔣家後,改名為「陳精文」,陪伴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1923 年「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成立, 然而當時日本法規管制政治集會結社,蔣渭水也因為這件事入獄四個月。當蔣渭水入獄時,陳甜頂住了壓力,持續地替蔣渭水宣傳演講。

1923 年,陳甜上半身穿著改良式大襟衫的照片。圖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1923 年,陳甜上半身穿著改良式大襟衫的照片。圖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

而蔣渭水臨終前的攝影,陳甜坐在床邊,那年她 32 歲。很多人勸還年輕的陳甜改嫁,但陳甜只說:「如果有人比蔣渭水更偉大,我就嫁給他。」如今離 1920 年代已經接近一百年,那代知識分子的愛情故事也逐漸被世人遺忘,卻是當時大稻埕裡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筆。

服裝不只是遮蔽身體的日常用品,更是時代變動的見證者。想更深入了解台灣史,歡迎到《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探索更多內容!服裝不只是遮蔽身體的日常用品,更是時代變動的見證者。想更深入了解台灣史,歡迎到《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探索更多內容!

(本文內容摘自《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2022/5 出版》,由 聯經出版 授權轉載,並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media,CC Licensed。)